您的当前位置:子良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21篇)

时间:2023-03-10 08:35:01 来源:子良范文网
导读: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1篇《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的范文。篇一:三八红旗手先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21篇),供大家参考。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21篇)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1篇《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材料》相关的范文。

三八红旗手先进事迹

**x系我们**x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得到了领导、同志们的赞誉、学生的认可,为班级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环境,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的领导,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她组织纪律性强,坚守工作岗位,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恪守职业道德,凭着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师德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了领导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1996年毕业于**师院,分配到**x后从事高中物理教学,担任班主任管理班级事务。在教学中,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很快熟悉了教学,掌握了教学艺术。练就了教学基本功,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育创新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改进在工作中不足。她刻苦钻研业务和教学技能,工作成绩显著。她深感所学知识不足,便报考了河南教育学院,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拿到了毕业证,为今后更好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

1.担任班主任工作成绩显著: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在班级管理中她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特别关心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用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精神对待学生。他模范履行教师职责,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2.担任高中物理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在历次平顶山市统考中成绩突出

她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大纲,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他热爱教育工作,曾长期坚持担任班主任。他热爱学生,能从思想、学业、身体、心理等诸方面关心他们的全面成长。在教育上他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训练的及时性,注重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和无形教育环境的创设,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

在近三年的教学中所教班级在平顶山市统考中名次在同类学校名列前三名。

3.在特长生的辅导上:

对于学生的发展的问题,她提倡因材施教。*****在物理教学、学生学法指导、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方面有丰富经验和一批成果。制作课件和教学设计在全国新课程优秀教学资源评比中获二等奖。在中学生物理竞赛中所辅导的学生在第20届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她也获得优秀辅导员称号。

4.在教育科研方面:

*****积极参加了素质教育研究;新课程探究教学的研究,优秀班集体建设的研究,所撰写的论文,《研究中学生心理 组织物理教学》、《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考试评价制度》在市级论文评比中评为二等奖,《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评为三等奖。参加教学资料的编写。

作为跨世纪接班人的青年教师,她认为不能仅满足于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停留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程度上。要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一个教师成熟的标志。他要求自己,一定要通过认真学习和钻研现代教学理论和身边老教师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

*****在业务上起到了骨干作用,她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圆满完成领导教给的每一项工作,在生活中该同志也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地迈出人生的每一步,快快乐乐地迎接每一天。

在总结自己的工作时写下了这样的话:“我们既要想到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更要想到有十分的耕耘并不一定有十分的收获。但是最重要的是先要去耕耘,因为人生的“季节”是不等人的。作为教师保持“职业青春”常在的秘密只有一条,那就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着,工作着。

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中共党员,1942年6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布茹玛汗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境线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这些“中国石”成为当地护边守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今年77岁。她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

50余载,只为守护国家边境,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路途上,唯有孤独、危险、寒冷与她相伴。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的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执着,她的故事感动中国。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尔高原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布茹玛汗记得,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这里的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的情景。

布茹玛汗的父亲是孤儿,自小和5个兄妹为巴依(富户)家放牧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全家开始过上好日子。对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布茹玛汗的父亲十分珍惜,弥留之际叮嘱子女:“这里是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到解放的,你们要守好边境,像待家人一样待解放军。”

那时,很少有女性放牧巡边,但布茹玛汗每日早出晚归,将越境的牛羊赶回来,查看有无陌生人进出边境。冬古拉玛山口离布茹玛汗的家有60公里山路,繁重的巡边工作让她照顾不了家庭;一路上,悬崖、乱石滩、沟壑密布,她的腿脚经常被尖利的岩石划出道道血口,很多次受困于暴风雪中……护边生涯里,危险无处不在。

布茹玛汗对于边境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乡邻笑她痴傻,丈夫也和她闹过矛盾。然而,她无怨无悔。“父亲说过,边境线安稳国家才能安稳,人们才能有幸福生活,我做了应该做的事,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布茹玛汗说。

“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给他们妈妈般的爱与呵护。

1999年,浙江籍战士罗齐辉巡逻时被困暴风雪,双腿严重冻伤。得知情况后,布茹玛汗迅速将他抬进毡房,把小战士的双脚揣在自己怀里暖着,让儿子麦尔干宰山羊接热血救治。经过1个多小时急救,罗齐辉的脚开始恢复知觉。

2004年,边防战士胡红利带领7名战士出发,原计划巡逻8天后到达冬古拉玛山口。天气突变,他们被困半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玛汗和儿子背着干粮摸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赶了十几个小时山路,将“救命”的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

布茹玛汗有一个习惯:只要有空就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用的是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骆驼毛,给“兵娃”们准备过冬衣物;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边一件件烤干;衣服破了,她一件件补好……

布茹玛汗家生活并不宽裕,可只要边防战士巡逻经过她家或来做客,一家人都会把毡房让给战士们住,自己搬到放杂物的小毡房里。每年建军节,布茹玛汗还会提前准备好酥油卷饼、奶茶,宰牛羊,请边防战士到家里庆祝节日。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布茹玛汗满是怜爱。

对布茹玛汗而言,热爱祖国是一种信仰——这已经成为家风并得以传承。

布茹玛汗有3个儿子、2个女儿,都是护边员。她对子女说:“我过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们现在也要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布茹玛汗的儿子买尔干从12岁就跟着妈妈巡边护边。如今,40岁出头的他已是当地护边员小组组长。回想过去,买尔干红了眼眶:“小时候埋怨妈妈为什么总不回家,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做热饭热汤,只知道她在边境线上巡边,还常常受伤。成为像她一样的护边员后,才明白了边境线的意义,开始钦佩妈妈,为她骄傲。”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布茹玛汗说。今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当她蹒跚走向领奖台时,远在近万里外的国境线,她的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为她骄傲,喜极而泣。

布茹玛汗 ? 毛勒朵,是中共党员,1942年6月生,新疆乌恰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授予她“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19岁时,父亲告诉刚刚成年的布茹玛汗 ? 毛勒朵,共产党、解放军带领我们过上了新生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我们要一辈子跟着共产党,为祖国守好每一寸土地。自此,她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五十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每天最少要走20公里山路,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布茹玛汗 ? 毛勒朵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境线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这些“中国石”成为当地守边护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尔高原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

1961年,19岁的布茹玛汗跟随丈夫在冬古拉玛安家。她发现,这里虽有边界线,但没有界碑。那时的她,便立下手刻界碑的心愿。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今年77岁。她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

50余载,只为守护国家边境。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路途上,唯有孤独、危险、寒冷相伴。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执着,感动中国。

李桓英说,回国不后悔、治麻风不后悔,如果不入党会后悔。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看来,李桓英是具有人民情怀的公共卫生专家,她敢于面对麻风病,用科学判断麻风病不可怕,通过接触病人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歧视,用人间大爱为麻风病病人和社会营造了科学战胜疾病的力量。“她更是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者,把国外的先进医学知识带回祖国,她把中国防治麻风病的方案贡献给世界,为实现没有麻风的世界作出了特殊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百岁老人李桓英用她的故事给我上了宝贵的一堂党课。麻风病严重侵蚀病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李桓英满怀热诚,视病人为亲人,面对面接诊麻风病人。她用自己开创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治疗病人,年复发率0.03%,低于当时WHO的麻风病治疗复发率。”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内科副主任米荣表示,李桓英几十年如一日践行医者仁心、生命至上的誓言,用忘我的工作诠释生命的意义,挺起了民族脊梁。

人的一生如何度过才有意义?百岁党员李桓英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找答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基础运行处工作人员张斌斌表示,李桓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薪聘请,舍弃家人的陪伴,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投身卫生健康事业,令人动容。“57岁开始研究麻风病,常人唯恐避之不及,她却不戴口罩、不穿防护服为病人检查身体,这是科学的自信,更是对病人的真诚和满腔热情,她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李桓英赤诚报国、护佑生命的事迹也影响着继往开来的杏林晚辈。

麻风病是一个顽疾,非常难治,即使是接受了治疗也会有很长观察期,而这一观察就是15年。李恒英将国外引进来的治疗手段加上我国本土的治疗手法,最后终于研究出了彻底治疗麻风病的治疗手段,让全国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都得到了解脱。后来李恒英研究出来的治疗手段还进行了全球推广,让越来越多的麻风病受害者得到了解脱。身为医者,李恒英真的做到了什么是医者仁心,麻风病一直以来都是被称为可怕的传染病存在的,这也就导致麻风病患者们的内心非常自卑。

而李恒英却从未觉得他们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在实地考察的时候没有任何庇护随意和他们交谈,让这些患者得到了久违的温暖。李恒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医疗事业,真的是做到了为事业鞠躬尽瘁。时至今日,李恒英都是孑然一身,但是我相信,李恒英老奶奶一定没有觉得孤单过,因为内心充足的人是不害怕孤单的。而如今已经90多岁的李恒英老奶奶依然在防麻的第一线站着。古有保卫祖国不受外敌侵犯的巾帼英雄花木兰,今有为国人和世界人民打败麻风病病魔的医者巾帼英雄李恒英老人。在此,向李恒英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李桓英,女,汉族,1921年8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她曾在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舍弃国外优厚条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长期面对面接触麻风病人,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研究。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无数的麻风病患者,她提出的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2021年入选“3个100杰出人物”。

李桓英同志是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她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始终心系人民健康福祉,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卫生健康事业;她视病人如亲人,精心医治、破除歧视,为数以万计的病患解除了疾苦;她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勇于探索创新,致力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解决麻风病防治的世界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鲜明体现了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生命至上、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求真务实、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为宣传褒扬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科技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给他们妈妈般的爱与呵护。

1999年,浙江籍战士罗齐辉巡逻时被困暴风雪,双腿严重冻伤。得知情况后,布茹玛汗迅速将他抬进毡房,把小战士的双脚揣在自己怀里暖着,让儿子麦尔干宰杀山羊接热血救治。经过1个多小时急救,战士的脚开始恢复知觉。

2004年,边防战士胡红利带领7名战士出发,原计划巡逻8天后到达冬古拉玛山口。天气突变,他们被困半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玛汗和儿子背着干粮摸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赶了10几个小时山路,将救命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

布茹玛汗有一个习惯:只要有空就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用的是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骆驼毛,给“兵娃”们准备过冬衣物;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边一件件烤干;衣服破了,她一件件补好……

布茹玛汗家生活并不宽裕,可是,只要边防战士巡逻经过她家,或来做客,她和丈夫、孩子都会把毡房让给战士们住,自己搬到放杂物的小毡房里。每年建军节,她都会在家里准备酥油卷饼、奶茶、宰杀牛羊,请边防战士到家里庆祝节日。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布茹玛汗满是怜爱。

时代楷模李桓英的人物经历

1921年8月,李桓英出生于北京 。

1945年,李桓英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推荐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 。

1958年,世卫组织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李桓英选择回国 。

197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的李桓英,被下放到江苏省一个麻风村 。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 。

1980年,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得知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在中国进行联合化疗方法的实验项目 。

1983年,李桓英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在云南勐腊县试点取得成功 ;

1994年,李桓英的治疗方案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 。

1996年,李桓英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

1998年,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 。

2005年,以她名字命名的“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成立 。

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

2016年12月27日中午,李桓英女士(时年95岁)在北京友谊医院的入党宣誓仪式上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时代楷模李桓英所获荣誉及成就

李桓英教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等数十项荣誉。

先后荣膺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麻风防治先进个人、中国医学基金会首届“‘圣洁杯’医德医风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李桓英“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

2017年12月6日,“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授予李桓英“生命之尊”奖 。

2019年9月25日,李桓英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2021年8月,全国妇联作出决定,授予李桓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主要成就

李桓英研究员心怀病人,面向基层,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功地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用利福平等三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于1983年率先用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曼南醒麻风寨,进行我国首例现场防治试点,经2年的努力和之后的十年监测,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并于1985年在云、贵、川三省全面推广,得到WHO的认可,于1994年建议在全世界各国推广。她连续十多年亲自深入麻风地区,对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她极力支持对麻风病人应该开放,实行院外规则治疗,在治疗中正常就业、就学,使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积极宣传麻风病是一般传染病,对麻风病人不应嫌弃,不应隔离,应及早发现,及时上MDT(联合化疗)。

二十年来,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多次请国际专家授课,为基层培养了大批麻风病防治骨干。经她为云、贵、川地区申请与世界卫生组织协作项目治愈的麻风病患者已达一万多人,年复发率仅为 0.03%,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1999年98.6%的县(市)已消灭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为麻风病防治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

李研究员在国内外发表论著14篇,综述7篇,努力为基层普及现代麻防知识。获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省级科技成果6项,局级科技成果2项;每年数次被邀请出席国际、WHO麻风会议,讨论麻防策略。

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中共党员,1942年6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布茹玛汗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境线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这些“中国石”成为当地护边守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

布茹玛汗·毛勒朵在遥望雪山上的边境线 新华社 江文耀/摄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今年77岁。她生命中绝大部分时光,在祖国最西端的边境线上度过。

50余载,只为守护国家边境,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路途上,唯有孤独、危险、寒冷与她相伴。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的山石上亲手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执着,她的故事感动中国。

“我做了应该做的事”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尔高原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布茹玛汗记得,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这里的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的情景。

布茹玛汗的父亲是孤儿,自小和5个兄妹为巴依(富户)家放牧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全家开始过上好日子。对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布茹玛汗的父亲十分珍惜,弥留之际叮嘱子女:“这里是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到解放的,你们要守好边境,像待家人一样待解放军。”

那时,很少有女性放牧巡边,但布茹玛汗每日早出晚归,将越境的牛羊赶回来,查看有无陌生人进出边境。冬古拉玛山口离布茹玛汗的家有60公里山路,繁重的巡边工作让她照顾不了家庭;一路上,悬崖、乱石滩、沟壑密布,她的腿脚经常被尖利的岩石划出道道血口,很多次受困于暴风雪中……护边生涯里,危险无处不在。

布茹玛汗对于边境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乡邻笑她痴傻,丈夫也和她闹过矛盾。然而,她无怨无悔。“父亲说过,边境线安稳国家才能安稳,人们才能有幸福生活,我做了应该做的事,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布茹玛汗说。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给他们妈妈般的爱与呵护。

1999年,浙江籍战士罗齐辉巡逻时被困暴风雪,双腿严重冻伤。得知情况后,布茹玛汗迅速将他抬进毡房,把小战士的双脚揣在自己怀里暖着,让儿子麦尔干宰山羊接热血救治。经过1个多小时急救,罗齐辉的脚开始恢复知觉。

2004年,边防战士胡红利带领7名战士出发,原计划巡逻8天后到达冬古拉玛山口。天气突变,他们被困半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玛汗和儿子背着干粮摸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赶了十几个小时山路,将“救命”的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

布茹玛汗有一个习惯:只要有空就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用的是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骆驼毛,给“兵娃”们准备过冬衣物;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边一件件烤干;衣服破了,她一件件补好……

布茹玛汗家生活并不宽裕,可只要边防战士巡逻经过她家或来做客,一家人都会把毡房让给战士们住,自己搬到放杂物的小毡房里。每年建军节,布茹玛汗还会提前准备好酥油卷饼、奶茶,宰牛羊,请边防战士到家里庆祝节日。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布茹玛汗满是怜爱。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

对布茹玛汗而言,热爱祖国是一种信仰——这已经成为家风并得以传承。

布茹玛汗有3个儿子、2个女儿,都是护边员。她对子女说:“我过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们现在也要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布茹玛汗的儿子买尔干从12岁就跟着妈妈巡边护边。如今,40岁出头的他已是当地护边员小组组长。回想过去,买尔干红了眼眶:“小时候埋怨妈妈为什么总不回家,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做热饭热汤,只知道她在边境线上巡边,还常常受伤。成为像她一样的护边员后,才明白了边境线的意义,开始钦佩妈妈,为她骄傲。”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布茹玛汗说。今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当她蹒跚走向领奖台时,远在近万里外的国境线,她的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为她骄傲,喜极而泣。

关欣是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学科拔尖人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她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她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创新实现了理论模型的工程化应用,解决了1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军在海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近年来,其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60余篇,已授权国家、国防发明专利8项,出版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工业和信息产业科技与教育专著出版基金和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专著4部。

在近三十年教学生涯中,吴蓉瑾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贡献,是“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典范”。她是理想信念的播种者,创建全国首个小学生讲解员社团,16年来服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培养近千名小学生讲解员,通过在党的诞生地播种红色初心,促使爱党爱国校园文化蔚然成风。她是情感教育的倡导者,不断创新德育方法,真情守护学生身心健康,以情育人促进品德养成,多年实践探索研发情感教育课程,惠及学生10万人次。她是智慧校园的先行者,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因材施教呵护学生成长,主持的“云课堂”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首个教育信息化标杆培育校,被教育部授予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她是教育均衡的践行者,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乡村及郊区校,多次到青海、贵州贫困地区开展教学、培训,担任市郊乡村学校校长三年,将其办成了家门口的好学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贡献。

一心为公 恪尽职守 牢记父亲的嘱托

身为将军的后代,全国道德模范的女儿,甘公荣将父辈的精神牢牢记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用心去做,甘于奉献。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绝不套着父母的光环,懈怠工作,不思进取,甚至去谋求私利。

1974年,甘祖昌将军坚持把上学的机会留给更贫苦的孩子,初中毕业的甘公荣毫无怨言、安心当起了农民。当时的她并没有因为自己年纪尚小,又是农民而放弃学习、懈怠工作。相反,她坚持向年长、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前辈学习,辛勤工作。不久,因工作表现突出,她被选为生产队妇女队长,之后又被选为公社团委副书记兼大队团支部书记。

1978年,国家落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她服从党组织分配,到莲花县电影队工作。工作期间,瘦弱的她没有埋怨工作的长期奔波和琐碎。她所做的只是默默无闻、恪尽职守,坚守在组织分配的这个岗位上。

3年里,甘公荣跟随电影队穿梭在各个中小学校,奔走在各个村间小道上,为学生和群众送去了数千场电影,为他们带去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欢乐。正如她的父亲甘祖昌所倡导的那样,哪怕是当一名农民,也要散发一份光、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作为女儿的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父亲这种为民服务的宗旨。

1981年,甘公荣和丈夫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她被调到县工商银行当储蓄员,这一干便是十几年。在做银行储蓄员的16年间,她经手的数亿元人民币,没出过丝毫差错,揽储了上千万元,是储蓄员平均水平的三倍,没有从中获取一点私利。她的这种一心为公,默默奉献的事迹也先后多次获得全国、省、市表彰。

弘扬传统 尽孝感恩 当好龚老的助手

百善孝为先。母亲龚全珍现在与她生活在一起,甘公荣觉得当前最大的任务就是当好妈妈的助手,照顾好她的身体,让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舒心愉快地安享晚年。

龚老虽然年已九旬,但一直传承着将军的精神与作风,经常去社区讲党课、作辅导。甘公荣白天照顾龚老去社区,晚上还帮着龚老整理日记和工作笔记,经常工作到深夜。

2011年11月,莲花县琴亭镇在社区建立龚全珍工作室,聘请了龚全珍作为辅导员,进行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和心理辅导。后来还建立了龚全珍工作室管理服务网络,下设阳光驿站、温馨驿站和六支便民服务队伍,分别开展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和慈善志愿活动。甘公荣得知这个消息后,便自愿要求加入工作队伍,成为志愿者服务队的队长。

几年来,她一边协助母亲到工作室与群众谈心解惑,一边带领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了志愿活动100余次。同时,甘公荣在城北小学设立了阳光小屋,定期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2011年,甘公荣应井冈山干部学院邀请,开始定期为来自全国的学员宣讲甘祖昌将军先进事迹,弘扬坚守信仰、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每次去学院为干部讲课前,她总是要交代好家人好好照顾母亲,交代好志愿服务队的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好每月的活动,然后才能放心的去上课。从莲花到井冈山干部学院,山路崎岖、弯多路窄,对于晕车的她,路上的行程就是煎熬,但是她都毅然前往,坚持奔走在宣讲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道路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上党课。

目前,听过她的课的学员已达上万人。而她也以这种方式,帮助母亲实现了宣传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心愿。

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 接过爱心接力棒

龚老常说,将军回到农村,就把自己当成个农民,与大家一块建设家乡,从来没有讲过自己对革命有多大贡献。如今,龚老也一样,总是倾心帮助别人,他们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在他们的熏陶下,甘公荣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和子女: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要先学会做人,最基本的就是做一个好人。

作为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后代,她总是说不能给父辈抹黑,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他人。为此,甘公荣经常向社区居民伸出援助之手,数次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其中,现在莲花县公路局上班的李建平就是她资助的对象之一。1999年,甘公荣得知湖上中学学生李建平的父亲患癌症去世,母亲瘫痪在床,生活十分困难,李建平想辍学回家。甘公荣主动与李建平结成帮扶对子,每月资助李建平直到他考上大学。

2013年底,龚全珍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会,甘公荣积极参与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的管理,联系捐款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并经常到全市各地进行调查摸底,收集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的资料。目前,爱心救助基金会帮助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数十人,走访资金数万余元,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龚老常说将军留给她的最大财富是精神财富,心里总是装着大家,她有生之年一定要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甘公荣正是继承和发扬父母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平常生活的小事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帮助他人,在平凡的人生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胡海岚2008年放弃美国教职回国,2015年加入浙大,现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教育部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主任。她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在系统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一是揭示抑郁症发生及抗抑郁药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极大促进了研发进程。二是揭示个体参与社会竞争及“胜利者效应”的神经调控机制,揭示了后天的经历经验可以通过重塑神经环路来改变先天的弱势。三是创新单细胞活性双标记技术, 揭示奖赏与厌恶对立情绪的神经编码,原创性地阐述了情绪增强记忆的分子细胞学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重要论文50余篇,其中以唯一通讯作者发表3篇Science、2篇Nature等。2019年她荣获了每两年评选一位的第12届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神经科学国际奖,被高度肯定为“在情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出色成果”。2021年被授予第24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她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为中国科研在国际上发声,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事迹简介:尹建敏,女,满族,61岁,群众,现任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20年来,尹建敏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助资金达2400多万元,带领企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大爱善行谱写奉献之歌。2001年,尹建敏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来到西部发展。2014年,尹建敏开始实施产业扶贫计划,投资3500万元,建成占地200亩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投资1.8亿元建成占地1700亩的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让当地农民就近就业,走上致富道路。2018年初,尹建敏又将帮扶力度倾斜到当时的深度贫困地区临夏州东乡县和定西市漳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投放种羊2.1万余只,带动8个乡镇、6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养殖;新建8个黑木耳种植基地,吸纳350多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为建档立卡户分红865万元,土地流转费142万元。为助力乡村振兴,尹建敏在兰州市红古区投资4.5亿元,打造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第六产业园”,搭建农业“新六产”生产生活生态体系。在定西市漳县6个乡镇新建大樱桃、黑木耳种植基地及年产能1000万袋食用菌菌种加工基地,投产当年预计带动当地1100多户农民增收。2021年10月,甘肃省突发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尹建敏第一时间捐款、捐物185万元,并带领公司百名志愿者送出10648斤新鲜果蔬,助力全省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姑娘”路生梅:一份写在黄土高原上的入党申请书

路生梅,女,1944年生,中共党员,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原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路生梅大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告别亲人,远赴西北,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用无私奉献改变佳县落后的医疗面貌,用坚守诺言诠释的“医者仁心”的初心和使命。

背起行囊,她从繁华的首都北京来到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栖居于贫穷的榆林佳县。从一位青春靓丽的姑娘到古稀老人,52年间,路生梅将自己最美的年华奉献给了这块土地,直到白发苍苍;52年间,从门诊到手术台,从县医院到乡村,她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一方百姓,满怀火热的心扶弱助残,成为无数妇女儿童心中的天使。

“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

个头不高,带着眼镜,满脸笑容,说话声音好听,性格像活泼的“小姑娘”,这是七十多岁的路生梅留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我生于1944年,出生时家里屋檐下正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梅花,所以大家就叫我生梅。和同时代的北京女孩子一样,我在后海划过船,在长安街上为外国元首捧过花。”回想起北京的那段时光,路生梅露出少女般的笑容。

“12月5日正值寒冬,我踏上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汽笛长鸣,火车开动的一瞬间,我的眼泪哗哗往下流。”1968年,国家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24岁的路生梅当时刚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没有多想,她就毅然决定,孤身来到黄土高原深处的陕北小城——佳县。

“在一个很冷很冷的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四十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路生梅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这样回忆道。

她告诉记者,当时的人民医院说是县医院,却只有两孔破旧的窑洞,周围是一片散落着坟头的荒野。在这里,喝的是毛驴驮来的黄河水,一天只有一瓢供给;因为不会生火,常常要睡冷炕,还要忍受虱虫叮咬……

除了生活的艰苦,更让路生梅揪心的是乡亲们医疗常识的匮乏。那是工作后不久,她出诊救助一位难产妇女,当她急匆匆赶到时,看到的一幕很是令人揪心。一进门,路生梅就发现有个老婆婆正准备用一把家用剪子来铰脐带。她一把抢过剪子,一边消毒操作,一边告诉老婆婆:如果用不干净的剪刀剪了脐带,破伤风杆菌就可以顺着脐血进入小孩的体内,危及新生儿的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这样一次次特殊又难忘的诊治经历,逐渐改变了路生梅原有的想法,“这里的人民需要”。她毫不犹豫做出了第二次选择,扎根佳县,服务这里的百姓。那天,她怀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将“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写进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从1961年向党组织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到1984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路生梅历经23年,经受了各种磨难和考验。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她从来没有动摇过入党的决心。

“我不去,这里的群众需要我”

“路医生,赶快救救我的孩子吧!”

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清晨,在一阵紧促的带着浓厚陕北口音的喊叫声中,路生梅匆忙裹上衣服,带好随身医用箱,急促地跟着那位老乡到十几里外的崔家畔出诊。一路上,路生梅穿着双塑料底棉鞋,摔了四十多跤。快到村口的时候有条下坡路,路生梅索性坐在地上往下滑,这样可以早一点到病人家里,结果差一点掉到沟里。回想起这个经历,路生梅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患者是一个麻疹肺炎合并心衰的孩子,病情非常危急,路生梅做了紧急抢救工作,过了两个晚上,孩子的病情终于平稳下来。麻疹传染性很强,通过这起病例,路生梅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顾不上休息,冒着雪,她深一脚浅一脚地挨家排查,最终发现了5个有类似症状的孩子。路生梅赶紧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救治,隔断了传染源。临别时,孩子的母亲带着愧疚的眼神递给路生梅一双十分合脚的千层底棉布鞋。后来她得知,在自己救治孩子们的这几天里,这位母亲心里过意不去,家里也拿不出啥好东西,为了表示谢意,就偷偷照着她的鞋样,一针一线给纳制出来的。再次抚摸这双鞋,路生梅眼睛湿润了,至今她也没舍得穿,细心珍藏着。在她看来,那不是一双鞋垫,而是老百姓沉甸甸的期望。

对于路生梅来说,病人就是她的亲人。有一个小婴儿在百日咳痉咳期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地为她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终于救活了孩子;为紧急救治一个肠穿孔的病人,她因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像这样被路生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不计其数,她也从来不去想。

走出黄土高原是很多人的梦想,当年和路生梅一样的很多大学同学纷纷回到了大城市。对路生梅而言,并非不是没有机会。1981年,她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都想把她调过去。可是,路生梅割舍不下佳县人民,她必须兑现自己的入党誓词,她属于这块土地,这里的群众需要她。来时是异乡,如今是故乡。“我不去,这里的群众需要我。”路生梅婉言谢绝,信守自己的承诺,毅然回到了佳县。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佳县是榆林最穷的县,佳县医院自是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1984年医院分科,路生梅初任妇儿科主任,为了提升医护水平,她东奔西跑、四处筹资,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充电”。

“我们这儿条件落后,我想办法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提高护理技术。当时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但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市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路生梅自豪地说。

“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

1999年,操劳半生的路生梅退休了。西安、榆林几家大医院提出高薪返聘她,她不为所动、再次谢绝,依旧在佳县医院和佳县中医院为孩子们义诊。

除了在医院问诊,带着患儿来家里求诊的家长也是络绎不绝,路生梅忙得几乎饭都顾不上做。有时刚端起饭碗,只要看到病人来了,她总是二话不说就开始给患儿诊治。很多家长为了表示感谢,硬要给路生梅诊疗费,都被她拒绝了。

退休后的路生梅还经常义务看病

“如果咱医院组织救援队,我要参加,无论奔赴哪里,无论生死,我都要参加,因为肩上有责任,心底有使命,因为我是中国医生。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2020年1月29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路生梅毅然向她所在党支部递交了一份“请战书”,并向党组织交了1万元的特殊党费用于抗击疫情。在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小城,路生梅写下的这短短几行字,铿锵豪迈、感人至深,这是一位老党员的初心流露。

虽然没有得到组织批准奔赴疫情一线,路生梅却每天都关注着疫情动态,通过短信、微信把最新消息推送到朋友圈,并反复叮嘱大家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在医院,路生梅带领医护人员精心开展分诊接诊,耐心指导年轻护工科学合理进行病房消毒,通过点点滴滴的身体力行,感召和激励着医院的医护人员。看到环卫工人在大街上作业时,她主动跑到县环卫所,为大家讲授“七步科学洗手法”和疫病防护常识。

与此同时,路生梅还组建了佳县的“老年人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军人、关爱环境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将获评“榆林好人”楷模,所得的5万元奖励全部用来帮助弱势群体。

退休后的路生梅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关爱弱势群体

榆林市妇联党组书记、**霍凤莲感动地告诉记者:“路生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展现了新时代榆林女性无私奉献、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将女性的‘四自’精神和家国情怀高度融合,是榆林广大妇女学习的楷模。”

一路走来,路生梅先后荣获榆林市三八红旗手、榆林十大最美女性、榆林市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道德模范、“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荣登“陕西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佳县城一大半的人都找路大夫看过病。”“我们家四代人都是路大夫给看病。”“五毛钱能治的病,路大夫决不开一块钱的,她给我们开的药既便宜又管用。”“路大夫这么大的年龄还坚持义诊,我们佳县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她!”在佳县,一提起路生梅,大家无不充满敬仰之情。50余年来,路生梅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她只是尽了一个医生的责任,更是信守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

“作为党员,为党工作没有退休年龄,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没有退休年龄。我会继续在佳县干下去,争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务不止’……”路生梅坚定地说。

再次眺望这块黄土地,虽然一切还是那么寒冷,远处黄河的残冰已经开始消融,春天就要来了,老区人民即将迎来一个最美的充满希望的季节。

杨宁,女,苗族,198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十年前,大学毕业的杨宁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国家级贫困县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安陲乡江门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两届6年的大学生村官任期结束后,她依然选择继续留在基层一线。经过十年努力,杨宁带领江门村94户326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降到低于3%。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杨宁不断贡献着自己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搞规模种养特色促增收。江门村地处深山,信息闭塞,下辖12个自然屯共有村民493户1708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多元。

通过原始资料收集、分析和判断,杨宁把全村脱贫目标定在发展高山生态种植业和竹子加工业,并将“土特产”通过网络等方式推销往各地。随后几年,杨宁积极动员贫困村民种植高山泉水西瓜、高山水稻等特色产业,带领农村创业青年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创办了“苗阿嫂”品牌,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发挥着青春力量。

村官大联盟电商促外销。通过最初的朋友圈推广和电商平台销售,杨宁见识了网络销售的力量,也为解决村民种得下、有销路、稳收入的问题奠定了基础。2016年,杨宁联合6名大学生村官成立了“苗村倌”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至2019年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300多万元。在后援单位广西汽车集团的帮助下,江门村获赠一台冷藏车,并免费在柳州设立了一间扶贫门店。杨宁以消费扶贫为契机,通过“村民合作社+冷藏车+扶贫门店”的模式,助推江门村销售特色农产品15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打破了江门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现状。

心系学生娃关爱特困户。安陲乡大多数留守儿童往返走路到乡里读书,每家每天都需要大人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晚上接。为解决村民的烦恼,杨宁将自己家建成“留守儿童之家”,每月抽出空闲时间将留守儿童集中在一起,辅导他们学习或作心理疏导等,为留守儿童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2014年至今,杨宁个人资助梁海春家庭小孩生活补助费、带领身患重疾的潘健强看病就医、向腾讯工银申请了百名老人“微心愿”等等,让爱心种子遍洒苗山大地,生根发芽。

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以创新突破和奋勇拼搏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是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她长期致力于国产超算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速通讯系统、并行程序应用环境、大规模资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术,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夺得世界超算500强六连冠,代表团队六次站上世界超算最高领奖台。她直面国产超算应用的挑战,坚持以应用为中心,带领国家超算广州中心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超算中心建设之路,研发了世界领先的“星光”超算融合应用平台和世界上性能最高的新型架构的并行文件系统等,广泛支撑大气海洋、能源材料、工业制造、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取得重大应用成果,使广州超算成为全球用户最多、应用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位列“世界最具应用影响力超算中心”前五,也是唯一不需政府运营补贴的国家级超算中心。她坚持科研育人,构建超算多学科的教学体系,为国家培养急需的超算人才。她是国际超算ISCFellow和ISC19大会**,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向世界展现中国女科学家的风采和担当。

推荐访问: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链接:https://www.szjyled.com.cn/fanwendaquan/zhuantifanwen/478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子良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2418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