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子良范文网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6篇【完整版】

时间:2023-11-29 13:50:07 来源:子良范文网
导读: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6篇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篇1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篇2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深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成为当下乡村经济发展最大化集聚效应、产业效益、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也应成为医疗救助、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有益探索,推动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稳步前行。走实现全面小康的“三效”合之道,在精准“融点”、链接“断点”、引爆“燃点”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

精准“融点”,社会服务最大化集聚“效应”。疫情防控期间,各领域、各行业、各要素探索落实、匹配衔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实际生活所需所求所盼的精准之策、民心之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决胜全面小康要凝聚共识、集聚合力,把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因户因人施策、因时因势调整,保证整体前进趋势,践行“一个都不能掉队”誓言,追寻全面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我们党在近5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找准找实社会服务与民生工程“结合点”,实现将政策兜底、移民搬迁、医疗救助、教育就业等和全面脱贫目标任务融合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将巩固脱贫成果和靶向治疗融会贯通。要统筹构建“多矩阵、新方位、全景式”社会服务体系,与基层党建、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产业基础等深度融合扶贫开发一体化推进,扩大辐射带动“聚焦点”攻坚动力,让群众参与到共建共享小康成果转化中去,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实实在在体会到实惠便利。

链接“断点”,空间平台最大化产业“效益”。各级政府为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恢复社会生活秩序,落实落细减免商铺租金、提供税收优惠等,致力于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找差距、补短板,实现长期短期效益“双突破”。正如火爆的电商直播“带货”、为鄂“下单”有力激活了产业活力,同时有序有力“带活”了市场经济,多渠道、强链接,最大化产业效益,解决了产销不对路、内需不循环等难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多方面、多领域搭建共享适用于产业链、“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全面畅通内需动态循环,实时“捆绑”空间要素和各项指标,有效链接供与需、产与销、长与短、危与机等之间“断点”。要致力于“六稳”“六保”,落实实业、产业、就业发展“风口”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的互补动能与综合效益,在更广前景、更宽领域延伸产业链优势,让脱贫成果转化效益始终占领改造升级、平稳转型的“新高地”。

引爆“燃点”,消费流动最大化治理“效能”。激发消费活力是产业融合发展至今的显著优势,基层治理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群众利益,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在全面小康路上提供着基础性保障和实时性监测,能够突破“瓶颈”、引爆“燃点”,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效能最大化。要在市场行为模式的带动下,多领域配置要素、整合优势资源,有效畅通进货渠道和提供销售支持,为基层组织引领、网格管治赋能增效,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勇开先河、多向发力,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引向深入。要精准识别“准入量”,严格把控“退出关”,将社会购买力“燃点”阵地前移,压实主责主业,在抓脱贫过渡期主要矛盾和用科学方法论发现问题、研判风险上动脑筋、下功夫,再动员、再部署,为实现“两手抓”能“两战赢”提供制度保障和治理服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效”合之道在全面小康路上烙印着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智慧,还要在跨地域、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产业中有更多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探索发现政策与人财物等融会贯通的效应、效益、效能,力求在脱贫成果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有力抓好统筹协调,有序运转再出发。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篇3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深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要素聚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成为当下乡村经济发展最大化集聚效应、产业效益、治理效能的应有之义,也应成为医疗救助、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各领域的有益探索,推动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稳步前行。走实现全面小康的“三效”合之道,在精准“融点”、链接“断点”、引爆“燃点”上下功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发充实。

精准“融点”,社会服务最大化集聚“效应”。疫情防控期间,各领域、各行业、各要素探索落实、匹配衔接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方方面面,是群众实际生活所需所求所盼的精准之策、民心之举。共同富裕、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这条路。决胜全面小康要凝聚共识、集聚合力,把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出来,因户因人施策、因时因势调整,保证整体前进趋势,践行“一个都不能掉队”誓言,追寻全面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我们党在近5年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找准找实社会服务与民生工程“结合点”,实现将政策兜底、移民搬迁、医疗救助、教育就业等和全面脱贫目标任务融合发展,想办法、出实招将巩固脱贫成果和靶向治疗融会贯通。要统筹构建“多矩阵、新方位、全景式”社会服务体系,与基层党建、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产业基础等深度融合扶贫开发一体化推进,扩大辐射带动“聚焦点”攻坚动力,让群众参与到共建共享小康成果转化中去,无缝对接、同频共振,实实在在体会到实惠便利。

链接“断点”,空间平台最大化产业“效益”。各级政府为支持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恢复社会生活秩序,落实落细减免商铺租金、提供税收优惠等,致力于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找差距、补短板,实现长期短期效益“双突破”。正如火爆的电商直播“带货”、为鄂“下单”有力激活了产业活力,同时有序有力“带活”了市场经济,多渠道、强链接,最大化产业效益,解决了产销不对路、内需不循环等难题。要以问题为导向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多方面、多领域搭建共享适用于产业链、“云经济”稳定发展的新媒体平台,全面畅通内需动态循环,实时“捆绑”空间要素和各项指标,有效链接供与需、产与销、长与短、危与机等之间“断点”。要致力于“六稳”“六保”,落实实业、产业、就业发展“风口”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孵化”基地、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的互补动能与综合效益,在更广前景、更宽领域延伸产业链优势,让脱贫成果转化效益始终占领改造升级、平稳转型的“新高地”。

引爆“燃点”,消费流动最大化治理“效能”。激发消费活力是产业融合发展至今的显著优势,基层治理就是要牢牢把握好群众利益,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消费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等在全面小康路上提供着基础性保障和实时性监测,能够突破“瓶颈”、引爆“燃点”,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治理效能最大化。要在市场行为模式的带动下,多领域配置要素、整合优势资源,有效畅通进货渠道和提供销售支持,为基层组织引领、网格管治赋能增效,发挥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勇开先河、多向发力,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新模式引向深入。要精准识别“准入量”,严格把控“退出关”,将社会购买力“燃点”阵地前移,压实主责主业,在抓脱贫过渡期主要矛盾和用科学方法论发现问题、研判风险上动脑筋、下功夫,再动员、再部署,为实现“两手抓”能“两战赢”提供制度保障和治理服务。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三效”合之道在全面小康路上烙印着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卓越智慧,还要在跨地域、跨层级、跨领域、跨部门、跨产业中有更多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探索发现政策与人财物等融会贯通的效应、效益、效能,力求在脱贫成果固本培元的基础上有力抓好统筹协调,有序运转再出发。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篇4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格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然而,当前,尽管各大高校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假文凭、假学术等现象仍呈增长趋势,这不但突显了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拉响警钟。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呼吁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时需建构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经调查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诚信与不诚信的分界线认识越来越模糊。大部分大学生所认为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毁约、跳槽、在履历上造假、考试作弊等行为在一部分同学的眼中属于诚信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范畴认识相当模糊不清。

2.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程度不高,但却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则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不相符。虽然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规范的认同度不高,但对自己的行为却予以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

3.在选择诚信与否时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一部分同学对于履历造假现象持中立状态,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但同时也认为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可见,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选择是否诚信时带有功利色彩,在不损害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当诚信不能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这一点同时也表现在就业方面。由于高校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加上青年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等不成熟因素,致使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

4.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失衡。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明确的认识到了某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有违诚信的,但却由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仍进行这种行为,出现了知行背离的现象。由此可见,一部分大学生有相应的诚信道德意识,却没有应有的诚信道德行为,明知涉及自己的道德品质,却仍然做着有违诚信道德的事情。

5.大多数大学生把不诚信原因归结为外界因素。在履历造假方面,

一部分同学把造假原因归结于社会不良风气、求职压力等外界因素。可见,大学生对于自身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更多的是寻找外界的客观因素,而不是从自身的道德品质追寻原因。不可否认,外界的客观因素也是存在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行为。但追根究底还是自身的诚信道德意识问题,如若自身的诚信道德意识十分强的话,外界因素对其也是无任何影响的。

6.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缺失是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屡出的根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和各项改革深入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漠视诚信观念。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诚信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如商业领域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政治领域中的****、虚假政绩;学术领域的假论文、假学历、假科研、剽窃;文艺、体育赛事中的“黑哨”、“潜规则”;日常生活中的毒奶粉、瘦肉精、注水猪肉等。这些恶劣的诚信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地影响涉世不深的“90后”大学生,是造成“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社会根源。

针对大学生屡禁不止的诚信道德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

1.通过教育大力灌输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是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培养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道德的自觉。

2.利用法律来约束有违诚信道德的行为。非诚信行为不为道德所

赞成,但如何制止这种行为,杜绝其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显然不能光靠舆论指导。一个失信惩罚机制,对人们的约束,绝对不仅仅是道德方面,也绝对不是文化层面的东西,它应该有一个实质性的打击和惩罚。

3.教育者做好榜样,带动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诚信。“争做诚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是时代的要求。“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坚守诚信”的思想,应该在校园中受到推崇。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实践诚信。广大干部、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学校的正确引导及适当约束。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积极投身于加强国民信用观念的活动中,身体力行,事事讲信用,时时守信用,推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推进社会建立信用体系,做一代有为青年,在中国社会信用化的进程中尽我们光荣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开展学习活动,

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中国正在迅速的发展变化着,但诚信道德品质不能在变化中丧失,无论在任何时候,诚信道德都应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对于承担着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重视诚信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迈向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篇5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2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20**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开始学会用世界的眼光思考自己的发展,并以一系列合作共赢的实际举动逐渐打消了各方的猜疑与忧虑,创造了对自身发展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用自己的真诚,塑造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和平形象。30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了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五。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各国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能源安全,坚持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推动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六。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却始于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已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继续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流行性疾病防治等领域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从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进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从加强东盟与中日韩(10+3)的合作到构建上海合作组织,从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到设立中非发展基金,从中俄、中越边界谈判的进展到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合作政策,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到与全球携手应对眼前的金融危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积极,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跃然而起。

自强方能自立,自立凝结自信,自信转而推动自强。“自助者天助”,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积极变化得益于30年来锲而不舍的改革开放进程,其要义在于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历经难以数计、形形色色的遏制、指责、臆断及误读,中国没有停下自强不息的前进步伐,也因而变得更为自信。

3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界对自己的心态变化的同时,也在学会如何与世界打交道。在涉及国家主权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敢于斗争、善于应对,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种种制裁,遏制了反华浪潮,赢得了尊重。摩擦与碰撞历练了中国人,中国不断加深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在一个接一个的“威胁论”、“崩溃论”相继破产后,世界也越来越多地体会到了中国发展的不同。从四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世界看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从北京奥运会,世界体会到了13亿中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不懈追求;从中国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世界感受到了13亿中国人民的责任感和这种责任感给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带来的信心。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各国关注中国的变化,也是在关注世界的未来。历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必然会对现有格局带来重大影响,极少有西方大国不靠殖民掠夺,不靠战争而崛起。西方对中国的担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此而产生的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不确定感。

以往的历史表明,中国更多的是被动地承受着来自外部世界的撞击,并在撞击中觉醒,在撞击中探索强国之路。21世纪的到来是个伟大的转折点,中国的发展表明,她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在积极借鉴、学习人类文明先进成果的同时,也为世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宝库不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与财富。

走过30年开放路程的中国人深深懂得,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新摩擦甚至新冲突。这将是21世纪几代中国人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同和谐,共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在历史新阶段的一面旗帜。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得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为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精选篇6

当今社会,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格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然而,当前,尽管各大高校始终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中心,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假文凭、假学术等现象仍呈增长趋势,这不但突显了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危机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为高校的诚信教育拉响警钟。高校诚信教育的效果不佳、大学生出现诚信危机呼吁高校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时需建构起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经调查分析,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大学生对诚信道德范畴认定不清。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于诚信与不诚信的分界线认识越来越模糊。大部分大学生所认为的“诚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诚信。毁约、跳槽、在履历上造假、考试作弊等行为在一部分同学的眼中属于诚信的范围内,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诚信的范畴认识相当模糊不清。

2.大学生对于诚信道德认同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大学生们对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认同程度不高,但却对个体诚信道德认同度高。

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是当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的诚信的评价并不高,而大学生则普遍认为自身群体的诚信道德水平一般,与大学生应有的素质不相符。虽然大学生们对群体道德规范的认同度不高,但对自己的行为却予以充分的认可与肯定,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对于所属群体和个体的诚信道德的认同上出现了矛盾。

3.在选择诚信与否时带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一部分同学对于履历造假现象持中立状态,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表现,但同时也认为其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可见,相当一部分同学在选择是否诚信时带有功利色彩,在不损害到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做一个诚信的人,但当诚信不能维护自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这一点同时也表现在就业方面。由于高校体制改革,大学生成了毕业分配、就业市场的利益主体,就业、签约都与学生自身的利益紧密联系,加上青年自身带有不稳定性和反复性等不成熟因素,致使在择业时更多的是以自己利益为出发点,不考虑用人单位的利益和学校的声誉。

4.诚信道德意识与行为失衡。一部分大学生虽然明确的认识到了某种行为是不正确的、有违诚信的,但却由于自身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仍进行这种行为,出现了知行背离的现象。由此可见,一部分大学生有相应的诚信道德意识,却没有应有的诚信道德行为,明知涉及自己的道德品质,却仍然做着有违诚信道德的事情。

5.大多数大学生把不诚信原因归结为外界因素。在履历造假方面,

一部分同学把造假原因归结于社会不良风气、求职压力等外界因素。可见,大学生对于自身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发生,更多的是寻找外界的客观因素,而不是从自身的道德品质追寻原因。不可否认,外界的客观因素也是存在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着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行为。但追根究底还是自身的诚信道德意识问题,如若自身的诚信道德意识十分强的话,外界因素对其也是无任何影响的。

6.整个社会诚信道德缺失是大学生诚信道德问题屡出的根源。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变迁和各项改革深入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漠视诚信观念。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诚信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如商业领域中的假冒伪劣、偷税漏税;政治领域中的****、虚假政绩;学术领域的假论文、假学历、假科研、剽窃;文艺、体育赛事中的“黑哨”、“潜规则”;日常生活中的毒奶粉、瘦肉精、注水猪肉等。这些恶劣的诚信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地影响涉世不深的“90后”大学生,是造成“90后”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社会根源。

针对大学生屡禁不止的诚信道德问题,有以下几点对策:

1.通过教育大力灌输诚信道德的重要性。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是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诚信社会,培养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道德的自觉。

2.利用法律来约束有违诚信道德的行为。非诚信行为不为道德所

赞成,但如何制止这种行为,杜绝其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显然不能光靠舆论指导。一个失信惩罚机制,对人们的约束,绝对不仅仅是道德方面,也绝对不是文化层面的东西,它应该有一个实质性的打击和惩罚。

3.教育者做好榜样,带动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诚信。“争做诚信青年,成就道德公民”是时代的要求。“选择诚信、崇尚诚信、坚守诚信”的思想,应该在校园中受到推崇。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中,以学生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实践诚信。广大干部、教师在"诚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4.学校的正确引导及适当约束。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积极投身于加强国民信用观念的活动中,身体力行,事事讲信用,时时守信用,推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推进社会建立信用体系,做一代有为青年,在中国社会信用化的进程中尽我们光荣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

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一课。应该让学生明白,信用既是市场经济准则,又是个人道德水平的一个标志。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必须树立信用意识,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一个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受人欢迎、也不会有大的发展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得道德通行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大学生应当在进行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开展学习活动,

将道德模范人物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成长道路上的良师、追求全面发展的榜样。

中国正在迅速的发展变化着,但诚信道德品质不能在变化中丧失,无论在任何时候,诚信道德都应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对于承担着建设祖国重任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更应重视诚信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为祖国迈向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访问:启航 形势 奋斗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题目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80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形势与政策论文标题

本文链接:https://www.szjyled.com.cn/fanwendaquan/zhuantifanwen/787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子良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7241829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